TEL: 13764338070

海信:公司自研MCU今年量产

Jun,13,2022 << Return list

在今天回应投资人咨询时,海信表示,公司在研的可应用于智能家电的电机变频控制MCU芯片即将进入试制阶段,预计将于今年量产。公司已正式进入高端汽车电子前装市场,在深入研发的同时积极对接外部市场,预计将于今年完成首批产品交付。


海信芯片的最新进展曝光


近年来,系统厂做芯片已经成为了趋势,国内的系统厂也争先恐后投入其中,其中海信就是当中一个。

在2019年六月,海信电器与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投资5亿元成立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智能电视SoC芯片和AI(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

据时任海信海信电器首席科学家刘卫东介绍,此次新成立的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由海信电器控股,整合了海信现有的芯片研发团队、此前海信收购的东芝电视芯片研发团队,以及宏祐图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团队和业务,后续还会延伸到AI芯片的研发。“无论是团队经验、人才结构还是技术水平,均十分领先,我国彩电行业缺乏高端芯片的局面将由此得到较大改观,海信也由此进一步壮大了自己从芯片到显示终端再到内容运营的高度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刘卫东强调。

海信视像在最近回复投资者的时候表示,目前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聚焦的芯片产类别包括:TV TCON芯片、TV画质芯片、MCU芯片、低功耗蓝牙芯片、智能SOC芯片。其中公司的TV TCON、画质芯片已开始对外销售,2020年整体出货超过4000万片。累计出货已达1亿颗,目前全球占有率超过50%。

据相关报道,经过多年在液晶面板控制芯片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探索,信芯微公司在2020年已经批量生产全新的超高清4K屏端驱动芯片,8K屏端驱动芯片也取得重大进展,将于今年3季度实现大批量出货,可以为主流液晶面板生产商和显示产品厂商提供有竞争力的4K和8K技术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凭借强大的产品性能、可靠性和规模成本优势,信芯微公司显示控制系列芯片已经大量出货至国内第一梯队的面板生产企业,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惠科和彩虹等主流面板企业。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一下,海信并不是在2019年才开始研发芯片。资料显示,海信是国内最早涉足芯片研发的彩电厂商之一,早在2005,海信便研发成功中国第一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

  • 青岛日报:20年磨砺,海信摸索出了芯片行业的“道道


做芯片,海信的眼光是超前的。

它不仅是青岛最早涉足芯片的企业之一,即便在全国家电行业,也是先行者。

上世纪90年代末,显像管因为技术进步大幅降价,彩电行业陷入价格战。一向痛恨低价竞争的海信想通过自己开发芯片,提升产品竞争力,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沼。

“不掌握芯片技术,就没有定义产品的能力。”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在今天,没有人会觉得这句话是危言耸听。但在那时,很多人却觉得这是在“小题大做”。不仅外界有不理解的声音,而且连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当时,海信曾召开专题会,探讨研发芯片的可能。有人认为,在不冒险的时候仍然可以赚钱,大可不必押上家底做虚无缥缈的事;有人说,芯片研发周期性强,技术要求高,海信没有技术储备。

但海信还是毅然决定要“赌一把”。彼时,掌握着核心技术的日韩家电企业已经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海信知道未来芯片的开发和应用一定将关乎中国企业的生死存亡。也正是因为始终抱着这种信念,后来尽管经历了很多波折和困难,海信的芯片板块始终被保留着。

1999年,海信集团集成电路项目筹备组成立。2000年,海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所诞生。巧合的是,同年,国务院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一此后被俗称为“18号文”的政策,被视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式进入商业化发展的标志。就这样,海信也融入了迅猛发展的产业大潮中。

权衡多种因素,海信选择了专门提升画质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作为第一个产品。在研发团队看来,海信做芯片必须要考虑到整机优势,这个项目一旦完成,就可以参与技术的高层次竞争。

芯片行业不相信奇迹。

集成电路行业门槛极高,是真正“制造业皇冠上的那颗明珠”。不论设计、制造还是封装测试,都需要极高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在这个行业,高投入未必一定意味着高回报。其他行业经常能听到的“超车”故事,在这个行业也没有那么容易发生。

决定做芯片之初,海信不是没有听到过这些说法。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要从一个“外行”变为“内行”有多难。

第一款产品的开发,海信就用了4年时间。

2001年,确定了数字视频处理芯片这个方向后,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研发团队便开始行动起来。但很快,他们就被难住了。芯片作为一种超精密电子元器件,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中,就能包含上千万乃至几十亿个晶体管,此外还有电阻、电容等元件。芯片设计不同于简单编程,不仅是要建立高效的流程跑通电路,还要将制造、整机应用等环节纳入设计环节考虑。该怎么做,团队当时简直是“十万个不知道”。

所以,当2005年产品研发成功,中国首款电视视频画质处理芯片被命名为“信芯”时,海信上下的兴奋可想而知。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技术突破,而是意味着,他们敲开了芯片行业的大门。

此后,海信又开发出国内首款多媒体网络数字电视SoC芯片、国内首款4K 120Hz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第二代和第三代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目前,8K AI画质引擎芯片正在研发中。随着一款又一款产品推出,海信也逐渐被锻造为合格的“行内人”。

摸到“门道”,便敢试着迈出更大步子。

首枚芯片发布10年后,海信终于实现了首笔对外销售。一位广州客户向海信采购了4K超高清画质引擎。做芯片之初的另一个目标逐渐变为现实——不仅要自用,还希望更多其他企业使用。

后者比前者显然要难得多。同为家电行业竞争对手,凭什么用你海信的芯片?“同样的价格,性能更优;同样的性能,价格更低。”周厚健当年如是总结。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芯片企业,这很难。不是只对海信难,这是行业另一个残酷的“定律”。

在芯片领域,很多企业并不是输在“从0到1”,而是倒在“从1到N”的路上。产品开发出来,其实只是成功了一半。新研发的芯片通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边用边改进”,通过大量应用不断改进、提升产品性能。但市场不会放着成熟的产品不用,而甘愿做企业创新的“小白鼠”。海思芯片能够成功,很关键就在于华为自家手机的鼎力支持。如果当年华为没有顶住市场压力,坚持在多代手机上使用首款自主研发的四核处理器K3V2,便没有后来麒麟芯片的成功。

随后,海信找到了第二个客户、第三个客户……虽然销售规模还不大,但市场对产品日益认可。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海信有了最基本的积累。

海信决心全面发力。

2019年信芯微成立,加速芯片产业布局。

显示领域全线出击。显示芯片市场庞大,应用终端包括电视、电脑、商用会议大屏、医疗影像设备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一切显示产品。超高清显示的迅速发展还将加剧市场对显示芯片的需求。从高清到全高清,再到超高清显示,海信形成了完整的全系列芯片产品。8月7日,海信第4代画质芯片已回片,并成功点亮叠屏电视,将广泛应用于超高清电视、商业显示等多领域。

海信还将从画质芯片这个小分支向驱动芯片等更核心的领域扩展,确保在显示技术上掌握更大话语权。目前显示控制和画质芯片年出货超过3000万颗,TV显示驱动TCON芯片占有率领先。

智能化大潮袭来,家电也加速向智能方向进化。海信也在物联网、智能应用SoC芯片等领域布局,低功耗射频芯片、低功耗控制器和语音识别、视觉识别芯片等均是重点项目。随着技术积累,海信目标也指向智能电视的SoC芯片。

重新出发后,“信芯”的技术团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壮大。2020年,信芯微团队规模从成立时的80余人迅速扩大至近200人。“扩招”还在继续。“明年要再增加近100人。”信芯微副总经理肖龙光说。

信芯微还将“导师带徒”模式引入了公司人才培养机制。今年8月,一批刚入职的新工程师都参加了一场难忘的“拜师仪式”。公司为每位新员工都配备了一名“导师”,指导他们学习及工作。

信芯微要竭力避免“青黄不接”。

如果说“信芯”过去20年走过什么“弯路”,可能就是技术力量的培养和储备。从2005年首颗画质芯片诞生到2015年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诞生,中间10年是海信的“蛰伏”期。团队波动是导致“信芯”按下“暂停键”的重要原因。这也让海信看清楚了集成电路行业的“道道”——拥有一支有经验的技术团队就是成功的最好“捷径”。“尤其是核心技术,工程师都是靠一个个成功的项目来锤炼,都是靠时间和经验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由量变产生质变。”肖龙光对此深有感触。

“第一年,我们完成了团队融合、产品过渡。从明年起,就要全面发力了。明年,会看到我们更多芯片产品出来。”姜建德自信满满地说。

据透露,未来两年,海信将加推6款画质和AI芯片,自主画质芯片应用率将超过90%。2020年,海信正式量产4K 120Hz叠屏定制芯片;2021年,海信还将量产8K 120Hz画质处理芯片、AI SoC 智能语音芯片、AI 视觉SoC芯片等。

半导体气柜配套专业供应商-必赢bwin官方网站